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财经视角 >> 互联网企业里,恐怕只有这一家只有骂声没有赞扬


互联网企业里,恐怕只有这一家只有骂声没有赞扬

 易到的生死其实早已经不重要了,对于滴滴来说,即使是投靠了乐视最巅峰时期的易到也很难有机会真正的再次成长为敌人。也许,滴滴甚至有些心有戚戚焉,兔死狐悲的感觉。

眼下的滴滴,焦头烂额的需要搞定的是自己层出不穷的问题。从4月10日起,滴滴也很罕见的成为了眼下互联网里行业里唯一只有骂声的企业,乘客,司机,都是批评不已。
司机认为滴滴明升暗降,乘客口诛笔伐的认为滴滴垄断涨价。而就在一年前,未合并优步的滴滴,还是乘客和司机口中的行业改革者,自发的向讨伐滴滴的每个人发声支援滴滴。
媒体也在不断的放出消息,这家最高峰时达到2280亿人民币的估值目前也已经暴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滴滴是否已经也进入了倒计时,通过大量的资料和实际体验。我认为造成目前状况至少因为以下五点。至于生死,就由各位读者自行判断了。
1,估值太虚
滴滴值多少钱,疯狂的投资人给的价码是2280亿,而互联网BAT阵营的B(百度)在2016年的市值仅为3957亿。其虽然百度在没落,但百度的业务线及盈利情况扔是滴滴这家创业公司遥不可及的。单拿搜索和出行平台对比,同样的作为信息中介平台,滴滴的抽成比例是固定的,抽成规模是仅仅出行行业,而百度的关键字涉及每个行业。抽成比例是不固定的。而对于抽成付出的成本来讲,滴滴是依靠的C2C(社会车辆及社会人员加盟)已经接近崩溃,网约车新政的规定导致符合条件的司机数量急剧减少,市场由买方市场主导变为卖方市场。低价出行无法维持司机数量,高价必将导致交易规模崩塌。滴滴转B2C已经是板上钉钉。神州模式才是出行市场的未来。已经上市的神州的财报中的运营成本滴滴完全可以参考。绝不可能过得比现在轻松。付出成本要远高于百度。而百度搜索仅为众多成熟业务线的一员而已。
2,滴滴并不是由市场培育出来的企业
滴滴其实并不擅长市场,这在滴滴和优步的竞争过程中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滴滴发展市场的方法仅是资本简单的烧钱,滴滴的成功并不是市场能力获取的成功,而是融资能力的成功,经常可见的新闻中,柳青都是滴滴的绝对主角,程维大多数时候都退居幕后,翻看柳青的背景和经历,滴滴的胜出大体上我们就可以明白具体原因了。
而体现了滴滴根本不会做市场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滴滴根本就算错了运力成本,也没有市场预测能力。
市场要想获得成功,合理的定价很重要,滴滴对于定价却很随意,就是简单的要比出租车低一点。在市场的初期,滴滴大规模的烧钱的时候,这样的定价不存在问题,因为司机的收入和乘客的出行成本都由滴滴来补偿了,价格的扭曲造成了市场扭曲,司机和乘客对定价的感受并不敏感,运力和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司机和乘客因为是得利者自然对滴滴颇有好感,而后期,滴滴想要结束烧钱,走入正轨以后,司机和乘客对运力价格就变得敏感,一是和之前有强烈落差,乘客认为高频的出行市场的价格不应该过高,其实,在滴滴平台运行以前,打车并不是人们出行的首选,也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但人们经过滴滴对市场长期的干扰,已经忘却这一点了。
第二,城市的出租车的运力定价其实也并不合理,但出租司机也是有补贴的,补贴来自地方政府,而运营成本相比来说,大多数出租车是整体采购,不少城市是燃气汽车,而加入到滴滴平台的私家车,一开始购买的初衷并非营运,车主普遍不是根据运力市场去选择的车辆。政府也不可能补贴私家车主,在滴滴也不补贴的时候,如果想继续以低于出租车的价格让司机运营,几乎并不可能。同样私家车主更是希望得到比出租司机更高的收入,否则在同样严格的管理时,出租车既可以路巡,也可以通过叫车平台自由挑单,而滴滴所属的网约车仅仅能接系统强行派送的网络订单,滴滴收取的百分之二十的每单抽成费率实际也不比出租车份子钱要低,截止到今日,滴滴在大多数城市还是推行着补贴机制,只是补贴减少,只在某些时段。而结果滴滴自己已经公布,在三月份最好打车的时段也只有百分之八十的成交率,其他时间只有百分之五十都不到,如果一开始滴滴就使用正常的定价,或许滴滴现在就不会过得如此难受,被指责的如此难堪。乘客也自然能接受降价,很难接受不断涨价。
而对于市场方向,滴滴完全没有知觉,或者过度自信,在并不缺钱的尾期,滴滴又拿了很多有意思的投资,其中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保利。与神州一开始就做B2C完全不同,滴滴强烈自信网约车新政不会对C2C给予太多限制,事实却相反,一家企业的生死与社会稳定和城市规划显然没有可比性。仅拿北京来看,滴滴平台宣称有一百万加盟车辆,活跃车辆二十万辆左右,北京很早就已经限制私家车上牌,并实行了严格的尾号限行政策。为的是什么?是减少车辆对道路资源的消耗,而普通私家车对道路的占用仅为上下班通勤和具体事务,运营车辆呢?每天至少要占用道路资源十个小时以上,那么一直严格限制私家车上路的大城市会如何对待网约车呢?理智正常的人都不难看出来答案。滴滴却真的一直毫无知觉?
显然滴滴只是想利益最大化而已,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公关力量。滴滴有靠这些成功的经历,自然以为这是常态。根本不考虑其他问题。这样畸形发展出来的公司真的缺乏生存下去的能力。滴滴,在适应市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滴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时机,与对手的差距已经不大
做为已经挂牌上市的神州专车,在2016年营收达到了58.5亿,而15年还仅为17.5亿,专车收入已经达到了50.6亿,这50.6亿,原本完全有机会是滴滴的营收,这一块营收是神州依靠差异化竞争和B2C的布局从滴滴的阵营中硬抢来的。神州在财报中也给出了毛利从负100多,收缩为仅负20多的成绩,这说明,规模越大的时候,神州的盈利能力越强,B2B的模式优势越发能体现,预计17年盈利肯定不成问题。跟滴滴更不同的是,神州的客户几乎忠诚度极高,对于服务满意的乘客并不在意价格,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来自于补贴培育出的客户。滴滴在2015年的营收在曾被曝光的融资文件(未证实,仅为网上传言)上显示26亿,预期16年为130亿,目前没有消息来源可以证明滴滴是否在16年实现了他的预期,毕竟在15年收入26亿的时候滴滴是亏损了122亿的,在补贴和运力及成交都减少了的2016年的具体营收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但就是在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滴滴已经错过了15年的最佳转型时机,在2016年也没有任何转型,到了17年即使要转型为B2C,而车辆采购,司机招募工作周期也长,而神州的专车客户是否会跳槽为滴滴,更是未知,但必然提高的运价,滴滴的快车客户是否可以接受,这显而易见,无奈的滴滴只有使用拖字诀,目前滴滴在上海已经严令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营网约车时,笔者仍在新闻中不断看到在上海有查扣了不合格车辆跑滴滴的新闻,北京的五个月缓冲期也即将到期,在笔者询问的众多司机中,不合格车辆及运营司机目前还未接到任何通知,其心可见,滴滴也绝不会在能拖的情况下自觉放弃交易规模。
第四,滴滴对资本市场过度依赖
一个人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一个公司的作风更是,市场最近又在疯传滴滴要从软银拿一笔融资了,显而易见的,滴滴还是想在资本市场实现自身价值,妄图使用资本使用再次战胜对手,弥补市场无能的短板。但是市场才是公正的,才是企业的正确发展道路,笔者当然不认为资本市场无益于企业发展,但应该更重视市场。
第五,滴滴已经完全丧失了社会责任感
滴滴这家公司,是近年来极为少见的一家公司,一直缺乏社会责任感,补贴市场是为了垄断市场,在为了获取市场时手段极为激烈。从出租车手里拿流量,接着推出价格比出租车还低的快车业务,补贴司机扰乱运输市场,无限制的发展司机增加城市道路占用,毫不考虑公共交通压力,私家车未取得运营资格时鼓励私家车非法营运,对于司机的违法处罚全额报销,在明确法规限制的情况,迟缓反应。
所有加盟的司机滴滴也对他们的未来毫不关心,没有提供任何社会保障,滴滴的所有司机均未与平台签署劳务合同,并未缴纳任何社保。
而对外宣布五大安全策略。人脸识别仅用于初次出车,以后司机并不需要再次审验,那如何确保以后驾驶的司机是本人呢?所有车辆注册仅需提供相应车辆信息,没有更为严格的验车,根本不用线下验车,近日被彭博曝光出大量与注册车牌不符的车辆运营正是这点的证明。笔者相信大多数乘客也遇到过叫京牌车,外地车来接的尴尬场景吧。
而司机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每天超时加班,滴滴对于运营时长却没有任何限制,在两会和春节期间上线了的十小时以后不能接单的限制,在过了这个时间以后就悄然取消了,这说明不是技术的难题,而是考虑利益的决定,一个每天驾驶十四五个小时的司机真的可以确保乘客安全吗?而对于滴滴的合作司机,滴滴单方面的偏袒乘客,乘客给司机差评能够处罚司机,但司机遇到差的乘客毫无办法,平台处罚不合理。滴滴司机对此也满是怨言。
为何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大概是因为滴滴是一家“合格”的企业吧,毕竟企业最应该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吗。
2017-04-24 08:34:19 来源:中国房产网 浏览:1192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