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速升值 增加经济调控困难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涨势不停,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内,更是连续两次刷新纪录。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录得6.2506,较前一交易日大涨91个基点,已经逼近6.25这一重要的心理关口。 我国自2005年6月推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了持续几年的升值,对我国出口创汇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原来作为GDP“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现了大幅下降,沿海地区大量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难以为继。而且,人民币加速升值也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价值高地,吸引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致使中国出现资产泡沫,在国内造成通货膨胀压力。这种状况直到去年才有所改观,人民币兑美元走势保持在相对较为平衡的有限波动区间内,它带来的一个直接效果便是国内物价保持了平稳,而外贸也从今年开始出现了复苏迹象。 但是,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趋势,却给我国刚刚出现的经济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特别是给经济宏观管理增加了困难。造成此轮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直接诱因,是日本最近宣布推行“加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汇率市场引起了强烈震荡,人民币更是首当其冲。4月以来,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连续走低,4月12日已经逼近100日元关口,下一交易周内突破这一关口已无悬念。日元的加速贬值亦导致人民币兑日元先于与美元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升值,4月8日的升值幅度甚至超过5%。人民币兑日元的这种剧烈波动自然也会反映到人民币兑美元之上。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不断推行QE版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引起一些国家和经济体积极跟进。日本此前在这方面表现得一直比较克制,但是在安倍于去年底组阁以后,安倍政府在短短几个月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组合拳,日本央行也在新任总裁黑田东彦的决策之下,一改过去的保守形象,以“一步到位”的气魄推出一揽子货币举措,“加倍宽松”是其中火力最猛的一个措施,它要求在2014年底前将基础货币增加至270万亿日元(折合2.9万亿美元)。但是,由于日本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尽管因为钓鱼岛事件的发生,两国贸易有所下降,但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仍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因此,日本开动印钞机推动日元贬值,与人民币在近期表现出的加速升值有直接的关系。 外围市场频繁出现的货币宽松,对刚刚走上复苏轨道的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就中国国内来说,放松银根的呼声也很高,但迫于控制通胀的需要,中国央行一直没有改变偏紧的货币政策。尽管如此,中国的银行信贷仍在以令人惊讶的势头增加,近日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在目前偏紧的货币政策之下,中国的流动性扩张势头仍然不减。截至3月底,中国的M2(广义货币)余额达到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3月份新增的人民币贷款达到1.0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更是高达2.54万亿元。 应对国际市场上因宽松政策推行而出现的货币贬值,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将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改为宽松,以加印人民币来对冲外围货币的贬值。但是,中国由于自身的制约,不可能采取这种“以毒攻毒”的策略,银根一旦大规模放松,新一轮涨价狂潮很快会出现,特别是房地产调控的成果将毁于一旦,房价势必将出现“井喷”行情。未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一个首要的任务是为货币发行规模“瘦身”,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在外围市场货币不断因为推行宽松政策而贬值的情况下,一个必然的结果便是促使人民币出现速度更快的升值,从而增加国内经济调控的难度。 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使出口导向型企业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汇兑贬值压力,使得出口创汇的实际价值降低,以往几年人民币持续的升值已经给我们上了直观的一课。外围市场频繁出现的货币宽松使我们的经济前景变得很不确定,因此,我们能够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中尽可能减少被动性,不让外围市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就远期来说,我国应该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更广泛的话语权,减少美元等目前的国际主要货币贬值对人民币的不利影响,而就近期来说,还是应该抓紧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挖掘内需市场对保证经济增长的潜力,要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对外贸的过度依赖,以此来规避国际市场交易中的汇率风险。周俊生(上海 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