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物业管理 >> 城市综合体应是文化品味之争 赋予灵魂与气质


城市综合体应是文化品味之争 赋予灵魂与气质

  可是那颗遮天蔽日的小行星,也即将撞上地球了。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孙子兵法》学得相当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什么时候、什么东西要与国际接轨全凭心情。比如城市综合体这事儿,要大兴土木的时候就把国际惯例搬出来:“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城市化水平在45%~50%时,消费需求开始由单一的购物需求向综合消费需求发展,此时便具备了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条件。当城市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之间,城市综合体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步入发展阶段。当城市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城市综合体便进入高速发展期。”.

  听起来蛮像那么回事儿,可是既然要和国际接轨,为何偏偏选择性失忆,把“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购买力”这两个更重要的数字给搞忘了?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你在中国拿1000美元的月薪,敢像在米国那样花吗?这个星球上的其它国家需要交幼儿园建校费吗?看个感冒得花一两千还全是自掏腰包吗?国人为什么不敢大手大脚消费,首先高昂的房价就把“消费之手”吓得缩回去了大半截;然后是流水般花在子女教育上的真金白银,使这只“手”开始不由自主地哆嗦;别说医院,就连进趟诊所身上的荷包都要脱层皮,于是“手”开始局部组织坏死……再一想到还得给父母养老、给自己攒钱养老,消费之手顿时高位截瘫,个个都成了神雕大侠杨过。

  消费者变成杨过,开发商心里难过。人均GDP上去了,不等于老百姓的实际消费能力上去了,咱们有很多钱是想花却不能花。所以说拿所谓国际标准来计算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应该生长出多少体量的综合体,纯粹是扯淡。国际人均商业面积是1.2平米,而国内商务部对社区商业配置人均面积的标准设定在0.5-0.7平米之间。对于市中心商业区,如果服务50万人,那么30万平米的商业是上限。而对于区域商业中心,20万人则对应10万平米商业。相对于“国际水准”而言,这些数字比值应该更符合中国国情。一座城市的消费力是有上限的,极度的透支会带来相当可怕的后果。阳光水土只有这么多,就只可能开这么多花结这么多果。一窝蜂的疯长,最后结果往往是自相残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活下来的也难以完胜。

  未来竞争白热化的情形之下,定位差异化便必定成为杀出一条血路的“星命点”.但城市综合体自身的属性却偏偏决定了彼此之间往往长相雷同、性情相似:你有丽思卡尔顿,我就引进康拉德;你有甲级写字楼,我就搞豪华LOFT公寓;你有城市豪宅,我就修空中别墅;你有大型购物中心;我的ShoppingMall也不含糊。折腾来折腾去,放眼一望都是大拼盘大杂烩,谁比谁好吃多少?不仅定位、业态和目标客群相似,连先天缺点都半斤八两:绿化少,噪音大,进出交通拥堵。这种一片混战的生死关头,尤其考验开发商的运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或许你的先天条件和别人都差不多,但是因为你的“抗击打能力强”,捱得住,并且把繁复浩瀚的运营管理细节做得比别人更严谨,更细致,更出色,你就能胜出。

  最后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炒作噱头和自我吹捧都是浮云,城市综合体之间最终的竞争,必然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品位竞争。只有文化才会真正赋予一座城市综合体独一无二的灵魂与气质,从而给予消费客群“非你莫属”的选择刺激。也只有在消费文化、消费感觉、消费氛围的过程中,大众才最愿意毫不吝惜地买单。所以,当别人都还一股脑地沉浸在计算资金收益率,盲目复制电玩城、电影院、K歌厅这些滥市业态的时候,谁能够冷静地开辟另一片蓝海,譬如修建特色书吧、展览厅、话(歌)剧院、微型博物馆,踏踏实实将主题文化作为项目的灵魂灌注进它的内里,谁将很可能是最后“站着把钱挣了”的那个人。

2013-07-18 15:24:58 来源:中国房产网 --www.creri.com-- 浏览:111219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