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房产新闻 >> 2017中国经济:让楼市理性回归


2017中国经济:让楼市理性回归

内容提要:2017年的中国经济主题是调控房价虚高,包括控制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去掉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解套几乎被绑架的实体经济,使得中国经济恢复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2016年12月16日,在现已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战略性重新定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明确地让其回归居住属性。很显然,2017年的中国经济主题是调控房价虚高,包括控制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去掉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解套几乎被绑架的实体经济,使得中国经济恢复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以往,只要一谈起中国高房价或房价泡沫,人们总喜欢搬出日本作为参照。其实,由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国情各异,今后的发展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日本房地产泡沫反映的是市场行为,泡沫爆破后,银行或开发商等私人企业的债务,可以通过基于市场的方法,比如以清算来解决。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参与者,如银行和开发商,主要是国有企业,一旦房地产泡沫崩溃,他们的债务很可能成为政府债务,最终极有可能转嫁给广大的购房者。

 

其次,中国和日本的土地所有制不一样。在日本土地是私有的,而中国的土地所有权有两种:国家所有制和农村地区的集体所有制。虽然日本楼市泡沫导致了经济衰退,并对该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压力,却不会给日本政府造成严重问题。但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导致国家层面的经济困扰。

 

此外,中国房地产迄今依然被视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销售业绩可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房价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增长,媒体常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楼市:房地产已绑架了中国经济……但是日本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房价并没有快速飞涨。当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虽说资产价值下降拖累了经济的发展,却依然有引领全球的经济力量,经济既没有崩溃,公民的生活质量也没有显著降低,在许多领域的发展也仍然是最先进的。这充分表明日本经济的繁荣,并没有依赖房地产或其相关行业。

 

相比之下,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巨大,然而整体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尚未形成后工业社会。因此中国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并将降低民众的生活质量。中国和日本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地位之差异,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了,其结果将与日本不同,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不过极其幸运的是,相比日本政府,中国政府拥有更多的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部署经济结构性的改革,从而应对房地产泡沫的潜在危机。

 

因此,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面临的最大挑战,于国内来说主要压力来自于如何管理企业债务和拖累经济放缓的过剩产能(如钢铁、水泥等),以及金融体系(过度发放房贷)和家庭过度负债(如贷款500万元购买800万元的房产),尤其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下,对外国进口的依赖程度等问题。而中国经济对外所面临的挑战,则莫过于怎样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处。自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便阴云不断。那么,这两个经济巨头在2017年是否会碰撞?特朗普针对中国的言论极不友好,他誓言要增加中国进口货物的关税,挑动日本和韩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质疑美国对台湾的长期政策,企图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作为贸易谈判的筹码,美国总统(或当选总统)首次与台湾接触——与蔡英文通话——这一挑战中国底线的过分行为,任命反华经济学家彼得·纳瓦罗为贸易理事会主席。纳瓦罗指责亚洲超级大国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被特朗普称赞为“有远见的”。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解除哪些贸易协议,他的真正意图还很难确定。

 

与此同时,中国也宣布了震惊世界的宏伟计划,在2016年即将结束之际,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向世人显示了国家的太空力量。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了一点,但与欧洲相比,中国将至少继续保持6.5%这一非常高的经济增长率。最后再强调一下,几乎永远是财经热点的中国楼市,这些年来房价似乎只涨不跌,已经成了多数中国民众的固定思维模式。不过时过境迁,切不可再刻舟求剑。此文开头就提到了,当今决策者已明确表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其实,经济学就是一门选择学,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2017年中国房价不可能再现2016年疯涨的场景。而讨论了多年的房产税和空置税如果真正地全面实施,将会加大持房成本,彻底打消投机客——房价越调控价格越高的预期。

 

 

 

2017-02-15 17:36:47 来源:中国房产网 浏览:11138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