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0日,上海冬令救济会陆家浜路海潮寺施粥所向难民施粥。当年,流入上海的大批难民挣扎在饥饿线上,十分悲惨。
1949年,河北省宝坻县8户村民在政府的帮助下,举家迁移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十三区张蒙古屯安家落户、开垦荒地。图为1950年,河北移民在庭院里吃饭的情形。
1950年淮河发生水灾,随后党中央做出了治理淮河的决定。12月,淮河中游冬修工程开工。图为参加治淮工程的民工在工棚前吃饭。
1953年春节,天津市汉沽区芦台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守岁方式。1953年,国家制订了粮油统购统销的制度,粮票、油票、肉票等票证的出现,让老百姓吃饭都要“定量”。
1953年7月2日,从日本归国的华侨抵达天津,招待所的餐厅里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归侨。
这是1957年初冬,北京东来顺餐厅一角。东来顺是北京著名的涮羊肉餐馆。
1958年3月2日,北京天桥商场下放干部在南口果木农场的荒地上种植果树。图为他们在荒地沙坡上吃窝窝头。
1958年6月29日,北京市西城区宗帽胡同办事处第二居民委员会办起了“群众食堂”,很受居民欢迎,家里做饭不方便的居民,都可带着粮票来食堂吃饭。
1958年,北京海淀人民公社青龙桥工作站提出“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一日三餐集体安排统做统吃。图为社员排队打饭。
1984年5月,为解决职工子女吃饭难的问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十二职工食堂六一前开设儿童餐厅,受到职工的赞扬。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