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奔波千里!邦泰实地援建姚家乡,给村民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能否搞定搬砖、和水泥、砌墙这些技术活?首个由政府、企业和国际NGO共同合作成立的无息借款建房基金能否顺利落地?除了捐款捐物,企业和公益组织如何在公益捐助过程中和受助人进行有效互动? 10月26日,记者随邦泰集团“邦HOME志愿者援建活动”走进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实地援建正在修建新屋的姚家乡村民,同时,进一步助力“姚家乡危旧房改造公益项目”,为当地村民圆一个关于“家”的梦想。 (邦泰志愿者合影) 姚家乡“搬砖”行动,爱心在流动 瑟瑟凉意是秋季最好的着色剂,从成都驱车前往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高速公路旁已经层林尽染,巍峨的群山将沿途风景装点成一幅山水长卷。但眼前的美景不能让车上的志愿者们流连,他们心里系着姚家乡的爱心工程。位于剑阁县西北方向38公里的姚家乡,这里有几十户农家和邦泰集团已经建立起了联系和牵挂,那里有正在施工的新屋建造工地等待着大家。 到达姚家乡之后,志愿者团队参观了几户邦泰集团的“伙伴家庭”。首批受助的“伙伴家庭”一共有20户,自今年六月初,改造项目“社区住房基金”启动仪式开始,已经有6户家庭房屋新建完成主体打造,其余的14户也在分批次推进当中。其中,村民杨学培家的新建房刚刚开工,新屋就在老屋旁,地基已经打好,门口堆满了砖块。不远处的杨代华家,也正酝酿着择日开工。 (志愿者参观受助家庭) (村民杨代华家老屋) 了解了受助家庭的现况之后,志愿者一行来到了姚家乡团结村村民邹顺付家的建房现场。钢筋、泥土和砖块静静地躺在地上,等待着被开垦和重构。志愿者团队里以女性居多,但是大家很快便显露出“女汉子”特性,搬砖、砌砖不在话下。同行的志愿者团队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欧美国家的志愿者,他们和邦泰志愿者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施展拳脚,用汗水和心意构筑起为村民遮风避雨的家。
(邦泰志愿者劳动现场掠影) 持续两天的援建活动将大家对姚家乡的模糊印象逐渐磨砺得清晰而感性:这里有连绵的群山和湛蓝的天空,也有淳朴的村民,然而却还有那么多家庭无法居住在卫生、安全的住所里,他们合全家之力,不过是为了圆一个梦——居有所,仓廪足。 专业执行,方能确保公益效率最大化 为了省钱,村民们在自建房屋的时候通常都是以“请人+自建”的方式进行,除了砌砖、抹灰等专业的活儿必须请“大工”以外,打石灰、搅水泥等笨重但简单的活儿就由村民自己承包了。“砌墙我是专业的,都干了20年了。”志愿者包世林自信满满,他来自邦泰集团工程部,此次的援建活动正是他的专业所长。在现场,他正好扮演了老师的角色,提醒大家注意留出以后工作的工作面,并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快速地搬砖、砌墙,还给村民建议:“这里修建的时候可以加上避雷针,到时候房屋建起来可以有效避雷。”
(邦泰志愿者包世林在现场砌墙) “除了邦泰的志愿者们,我们还向世界各地发出志愿者招募令,邀请他们到四川,深入山村体验建房,为当地村民的房屋修建出力,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实现住进新家的梦想。”中华仁人家园四川区代表杨寒梅女士介绍道。姚家乡有一千多户人家,大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土坯房和草瓦房之中,对姚家乡来说,修建新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政府到村民个人以及诸如邦泰集团和仁人家园这样的企业和公益组织都在不断努力。
(邦泰志愿者砌墙掠影) 今年六月初,邦泰集团和仁人家园携手筹建“社区住房基金”,专门资助家庭微贫、对于建房有强烈需求却在短时间内拿不出足够资金周转的家庭,由公益基金提供给他们“无息借款”。该基金通过受助者每年偿还一部分的方式,让资金可以循环利用,不断帮助更多的村民,直到当地所有的村民都能住上自建新房为止。专业筑家企业和国际自愿者组织的携手同行,必将给姚家乡带来切切实实的变化。 志愿者服务,真真切切帮助到当地村民是最直接的目标,当地村民因为志愿者的到来而开心和感动。“我们农村人不会说话,但是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的关心。”村民杨奶奶对即将离开的志愿者不断道谢。当地村民还拿出自家种的花生,坚持让志愿者尝尝,以表达他们质朴的感谢。 援建是开始,关注和持续才是未来 志愿者实地建房,带给当地村民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但长远发展还需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持续的助力。“我们此次援建行动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进行。”邦泰集团品牌相关负责人姚女士介绍:“邦泰集团携手仁人家园共同进行的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捐赠项目,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公益项目。集团出资50万用于姚家乡无息建房贷款,现在在团结村、杨柳村和银溪村分布着第一批次的20户受助家庭,他们的房屋建设也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开始,以后还将有更多村民受益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