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赵剑平
赵剑平行书作品
赵剑平先生在工作室“兰竹轩”挥毫作墨
中国江苏网讯(毕庆元)2016年春节前后,对于书法家赵剑平而言,不仅书法艺术开始步入辉煌期,且喜事连连,接踵而至。 “传承经典——赵剑平书法艺术展”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0日在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圈外艺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圈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江苏省直属书法家协会、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协办,展出了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知名书法家赵剑平以古今经典诗词与名人格言为主题创作的书法作品50余幅。 赵剑平的书法作品技艺娴熟、功力深厚,在严谨平实之中蕴含着独特的风韵与情调,善于广征博取,厚积薄发,由学唐楷而入晋帖,达到诸体兼工,其行书更是俊美飘逸,宛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均透出优雅秀逸的书卷之气,广受业内名家盛赞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2016年2月21日(正月十四)晚18时15分,江苏国际频道,以5分钟时长专题介绍书法家赵剑平的书法艺术和成长的历程。 2016年2月28日,由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江苏网联合主办“江苏省2015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一时间,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群星灿烂,一派盛世春光。赵剑平也荣幸以特邀嘉宾身份被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以俭先生谨邀。 行书作品
隶书作品
艰辛求艺,持之以恒 赵剑平,1955年生于江苏省句容市,号华阳居士、凌云散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句容是地处古都南京东郊的苏南县级市,境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历来书画之风兴盛,曾经涌现了许多书画家。南朝齐梁茅山道一代宗师、著名书法家陶弘景,从句容走出去的五代南唐大画家周文炬,清初四家之一的书法家笪重光等,都在书画艺术史上熠熠生辉。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清丽山水的濡润,浓烈的人文气息,孕育了赵剑平这个自幼酷爱书法的苦行僧式的孜孜以求者。 赵剑平出身书香门第,身为中学校长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拥有700多户的老家,总有一半以上的乡邻请他父亲写春联。用赵剑平自己的话说,幼承庭训,自六岁起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学唐楷“颜柳”入手,习帖练字,日课不辍,为后来学习书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十二三岁时,父亲开始教他先写一些“姜太公”、“报条”、“福”之类的小品,然后,由小而大一路写来,以致于之后的“子承父业”。读中学时,父亲找来“颜”、“柳”等字帖要他练习楷书,并定期较习作,其间,赵剑平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父亲在自己的习作上多画几个圆圈,在习书的过程中,赵剑平耳濡目染地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当外出,首先关注的必是当地的门面招牌乃至公园里的名人书法。自上世纪80年代,赵剑平对书法的爱好,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追求。 赵剑平深知“师匠不古,终乏梯航”,习书必遵循“先师古、入古、继而出古”的过渡过程,循序渐进。只有深入学习经典传统,加以揣摩领会,才是通向艺术殿堂的唯一途径。工作之余,他置身书斋,以帖为伴,学唐楷而入晋帖,尤重“二王”法帖的临习。他说,“二王”的清逸潇洒常令自己心驰神往,虽工作繁忙,仍挤时间心追手摹。特别是在《圣教序》上狠下功夫,继而遍临赵、黄、米、文、董诸家,以循序渐进探索适合自身个性的书法之路。 由于赵剑平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挚着热爱,他在谏壁发电厂、句容供电局、江苏省电力公司工作之余,将精力几乎全都倾注于笔砚之间。其中,他对王羲之的名帖《兰亭序》、《圣教序》临写了几十年,从中汲取王氏笔墨的气韵与精髓。正因为他临习碑帖与研究书法孜孜不倦,其书法具有正气、骨气与灵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他的《唐诗选抄》、《论语选录》等行书作品均彰显“二王”之风,讲究平和纯正,典雅精致,宛如行云流水,呈现清丽飘逸之风韵。 值得一提的是,赵剑平在电力行业从事行政与宣传工作期间,不仅爱好书法与文学,而且吹、拉、弹、唱也样样精通。他将音乐的弦律之美巧妙融入书法创作之中,使书法作品富有灵动之感。 书法家赵剑平在解析作品立意和结构
开“二王”书风,吸纳众长独树一帜 从赵剑平的书法作品集中,我们似乎也能一窥其书学的成长经历和个人书风的形成轨迹。 他的学书途径,是幼年接受了家庭氛围的薰陶,从“颜柳”入手而转入王字。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圣教序》似乎更有体悟,临写较多,也最能得其旨趣。此外又曾遍习宋元以后的黄、米、赵、文、董诸家。他的行草书蕴籍内涵,颇见笔力,无浮燥之感而有书卷气息,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剑平善于临帖,他每临法帖,能平心静气,心无旁鹜,数千字通篇一气呵成。这是经长期临帖,持之以恒,具备了坚实基本功的结果。除习帖之外,他也能注意拓展,傍及篆、隶诸体,又兼学当代书坛如沈尹默、孙晓云诸名家之长。因南京工作的便利,也常向言恭达、张荣庆等先生请教。经过长期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巳的笔墨特点和个人书风。 艺术趣味的提高,离不开书法以外文化素养的积累。剑平好读书,爱好京剧,拉得一手好京胡,也常与同好交流,这些活动,无疑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一位朋友给他的书法作了如下总结:中庸平和、行笔如行云流水,又能刚柔互济,不阻不滞。通篇黑白之间协调,恰到好处,疏朗、清丽之气扑面而来。整体上给人以清朗、流畅,赏心悦目,从容不迫之感。我以为,这些话很中肯的道出了他的艺术追求,以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赵剑平的书法作品技艺娴熟、功力深厚,在严谨平实之中蕴含着独特的风韵与情调。他善于广征博取,厚积薄发,由学唐楷而入晋帖,达到诸体兼工,其行书更是俊美飘逸,宛如行云流水。观赏他的书法作品,将会感到字里行间均透出优雅秀逸的书卷之气。 博物馆副研究员、著名书法家陈世华对他评价说,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至今以来,中国书法界风起云涌,各种创作思潮的涌现、多种书法的流派相互影响与碰撞,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多元化创作风格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书法界龙蛇混杂的现象,急功近利的倾向、以“入展”、“获奖”为目的复制与模仿《获奖书家》面目的手法、层出不穷的作品形式的花样翻新、充斥江湖气息的各种书法活动等等。而以帖为伴,独探索于一隅,讲究作品平和纯正、典雅精致的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却不多见。赵剑平则是其中的一位。 著名书法理论评论家、著名书画家、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专家罗勇来先生也说,中国书法艺术传统深厚,技巧难度要求很高。既然谓之“书法”,就必然要先入法度。这只能从古代名作的领悟和临习碑帖而来。不深入规范之中,何来法度可言?与此同时,书法艺术又有个性书风的要求,这也必须以法度为基础。当今书坛之风,大多急功近利,追求外表形式,忽视传统书学修养。而书法却正是一门特别要求深厚底蕴,和长期坚持基本功训练的艺术。使他颇受感动的是:赵剑平为人诚挚,淡于名利,不受时风影响,清醒地坚持着自已的学书方向,这一点在今天是很难能可贵的。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代会长楚水在赵剑平《传承经典》书法展开幕式发来贺电说,赵剑平先生对笔墨素怀敬畏,落款常省略“赵"姓,而多书“剑平",躬心致诚,足见书徳之与人品契合,让人由衷敬重。今在六朝古都《传承经典》,门学鸿都,弘扬国学,躬立耕行,是为理念之实践,操行之践行,同样让人由衷敬重。 诗人陆游说:“诗在功夫外",那么,笔墨尽在造化中。人书俱老,是一种境界,而非以年龄之计算与划分。正值中年之赵兄剑平,老去的是时间,老辣的则是笔墨和意境。剑气箫心抒胸臆,纸上江山意气平。祝贺《传承经典》书法展开幕并预祝展览圆满成功!同时希望赵剑平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努力,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以书会友,广结翰墨之缘 赵剑平说过,我是一个虔诚的书法爱好者,过去,因从不参加各类书法比赛,故我的艺术履历中无获奖之说。然而书法之于我,则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是我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赵剑平先生的朋友圈里,大都是书法名家或书法爱好者,很多不知名的朋友是慕名而来,他们互相通过微信微博联络,互通书画信息,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 去年下半年,能够与上海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冯冰通过微信偶然相识,让南京书法家赵剑平感到很高兴。赵剑平认为:“主持人冯冰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而且与许多书画名家有过交往。她能够喜爱我的书法风格,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通过微信交流与上网搜寻,赵剑平对主持人冯冰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不仅知道冯冰在上海电视台主持的体育新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还知道冯冰很乐意为韩天衡等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展担任主持人。而且,赵剑平了解到冯冰的艺术爱好很广泛,其中包括书法、文学、音乐和爱读国学与古典名著方面的书籍。不仅如此,赵剑平还从冯冰发来的视频上看到她挥毫书写《惠风和畅》等书法作品的过程,觉得冯冰的书法很秀气也很大气。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冯冰说,她与南京书法家赵剑平相识,是通过艺术界好友介绍的。在微信中进行艺术交流后,冯冰多次欣赏到赵剑平的书法作品,她觉得赵剑平的笔墨功底很深厚,其书法作品既清新流畅又具有书卷之气。冯冰爱读《道德经》,因此她对赵剑平赠给她的行书作品《道德经》很喜爱,认为这幅书法作品太精美了。冯冰在工作之余也擅长书法创作,她认为:“艺无止境,今后我要多向优秀的书法家学习,其中包括赵剑平老师。” 赵剑平认为要想不断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不仅要对书法研究与创作坚持不懈,要对书法以外的文化素养进行积累,而且还要注重艺术交流。去年10月份,赵剑平在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圈外艺术馆举办以“传承经典”为主题的书法艺术展,展出他以古今经典古诗、国学文选、名人格言为主题的书法佳作50多幅。作品展出期间,赵剑平特地向主持人冯冰发去邀请函,冯冰由于工作较忙未能来宁观展,她向赵剑平发来贺信,祝贺书法艺术展举办圆满成功! 赵剑平像这种以书会友,广结翰墨之缘的博友、微友达数百名。正是通过各种艺术交流,赵剑平结识更多的名家和朋友,也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使自己的书法艺术得以提升和升华。正像赵剑平的一位书友赠诗所云:古圣前贤纳一体,融会合一求贯通;静内修外艺之宝,只求精进不图功;前学涅槃重生日,一代书杰驭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