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或正摸底银行资金入市情况 据悉,近日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上报资金入市情况,包括理财资金。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图更多偏摸底、掌握情况,不过相应数据统计存在一定难度。本月初,银监曾开展加强内控、加强风险管理、遏制违法犯罪活动、遏制违规经营行为现场检查,其中也包括检查资金违规入市情况,不少银行网点也证实收到检查通知。(来源:上海证券报) “两万亿元!”沪深两市终于迎来了这个天量成交额的历史性时刻,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交额也连续破万亿,而造就这个成交“天量”局面的正是投资者对后市的巨大分歧,以及大小盘股之间的风格转换。 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是去年的12月9日,那天两市暴跌。不过这一次两市成交额突破两万亿正是市场亢奋期,5月25日,沪指突破4800点,再创本轮行情新高;从成交量看,沪市成交10792.96亿元,深市成交9537.33亿元,两市共成交20330.29亿元。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牛市会继续下去,市场逐步进入“享受泡沫”的时期,不过这很可能引发管理层更强有力手段的调控,甚至出现类似1996年“十二道”金牌,或者上调印花税等;不过更多的市场人士认为,管理层只会通过引导资金“出海”和增发新股调节引导市场,并不会真正出重手打压。 市场风格转换造就“天量” “继续涨,等调控。”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徐彪认为,住户部门资金间接入市向直接入市的转换,比预期来得更加迅速而且猛烈。住户部门资金直接入市的最好指标是新发基金规模。 数据显示,5月份最终确认的股票加混合型基金总规模大概率会突破3000亿元,3月份为1700亿元,4月份为2500亿元,经过3个月的洗礼,基金发行爆发式增长已成定局。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市场估值已经不低,市场逐步进入“享受泡沫”时期,成交巨量一方面表明投资者对后市分歧越来越大,一些私募和保险资金已经降低仓位并且看空A股;另外,随着管理层对伞形杠杆投资的打压,前期疯涨的创业板暂歇,权重股暴涨,这也引发了部分资金“乾坤大挪移”,转向一些滞涨的蓝筹股。 国泰基金认为,现在市场仍然处于乐观市场情绪当中。“建议继续风格切换的进程,下注稳增长措施的升级,金融和周期性行业不但直接会受益,并且补涨空间也较大,主题角度就是制造业2025、国企改革以及军工。” 博时基金特定资产部投资经理施永辉认为,下一阶段的市场行情,二线蓝筹将有望占据主导地位,即与“互联网++”相关的、有转型空间的蓝筹股可能会有好的表现。 机构担忧调控“加力” 不过让投资者担忧的是,市场越发狂热的背景下,在监管层规范券商融资融券业务,以及伞形信托被限制后,未来还会不会有进一步的调控市场手段则引发了市场人士的分歧。 徐彪认为,本来曾经有机会把局面稳定在4500点以下的区间。但是看起来,成功的概率正在变小,1996年“十二道金牌”的历史或将重演。 此前,兴业证券张忆东团队认为管理层可能会出手降温股市,并强调5月下旬是一个关键时点,投资者须密切注意政策走向,一旦政策面出现像1996年“十二道金牌”般的转向,上证指数可能会迎来大波动。 长江证券策略组也曾经发布研报认为,印花税可能会在第三季度上调,当前印花税单边征收0.1%的水平不仅在历史上是极低的水平,而且在当前成交量不断放大与国家降低实体税收后急需开源的背景下,国家有极强的动力去提升印花税水平。印花税不仅仅是国家调控市场的一种工具,也能够成为国家短期提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认为,促进资本市场创新、促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也要关注控制风险或者控制泡沫的问题。 也有市场人士不认同市场会触发打压措施的看法。胡宇认为,近期内不会触发管理层打压措施,打压牛市不是管理层的本质意思,主要还是引导“开闸泄洪”,比如引导资金向价值洼地流动,包括港股市场等,也会加快注册制的出台。(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