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马最大期权激励落地
东原三板斧:放大基因特色,追求超额盈利
新一轮大象游戏已拉开帷幕。
这一刻,紧盯着500亿元规模门槛线的东原地产集团(下称“东原”),如何鏖战下半场更红的红海?
女掌门罗韶颖和她的团队思考着未来生存之道。他们透视了城市化和消费升级视角下的地产行业机会,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巨头们并不会瓜分掉整个地产市场。中型特色房企在这个大鱼缸里仍将长期存在,自由游动。
东原的下一步,也因此锁定在这八个字核心—结合基因,放大特色。在深耕城市、做优住宅的同时,他们也深耕产业链,将触角伸向产业地产、社群运营等多个方向,追求超额盈利。
见人之未见,取人之不善取,让东原的人才分量变得越来越重。在管理金字塔顶端,罗韶颖和总裁杨永席组成最佳拍档。往下看,很多中高层及地区管理岗位都已经是80后占主导力量。
如何保证创新力和战斗力,如何把人变得更值钱,更有能耐之后还留在东原?东原和迪马股份[股评]在人才梯队建设维护上下了大本—这支生力军经由多年辛勤打造培养而成,此外,迪马股份去年至今发出的有效股权激励已占公司股本总额的9.80%,接近激励额度上限10%。
事实上,东原上市不久,公司董事会即开始着手筹划股权期权激励事宜,2015年就计划一定要做足规范许可的10%激励额度。而近些年出色的业绩增幅为此提供了保障,让东原连续两年推出对中高管和核心骨干重磅激励的计划得以落地。
这一切,留给东原对未来更多施展拳脚的可能。
东原基因与三板斧
东原要在百强中稳50进30,第一板斧,就是强化硬实力。
在东原的语境里,硬实力首当其冲就是指品质。“东原的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底线要高,而且出品要稳定,”罗韶颖对东原不同职能、不同城市公司一律强调,要搞清楚底线的标准,要对这一标准有共识,能落地。
过去数年,东原走出重庆靠的是一条一二线城市精选深耕路线图。从2012年挥师武汉、拿地上海,到2016年入主苏杭,再到今年4月新总部搬至上海大虹桥,东原在华东、华中、西南的“三足鼎立”均衡格局形成,并开启了“北上京津冀,南下珠三角”的探路。
这个过程中,东原也摸索出体现客户逻辑的最高战略计划—“磐石计划”。他们要用产品力和工匠精神,建立市场对东原品牌的信任度。前不久,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揭晓,逸墅为东原捧回了这座上海市工程质量最高奖。
这只是东原产品大战略中的一段缩影。近年来,东原的产品定位由首置首改类产品逐步向改善类产品倾斜,并打造以“印系列”品牌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系、山樾系、时光系、晴天系等四大产品线,以及童梦童享、友邻友趣、乐配乐享、优度优家等多个服务明星子品牌。
东原历来追求“上下左右、同欲者胜”,希望让整个团队都跑起来,才能一起跑出高速度。筹备“粮草”,开疆拓土,对于东迁后的东原,是为关键。
东原基因里的“差异化”,在拿地方面展露得更为明显。“比如说招拍挂高价抢地一直不是东原的优势,所幸我们醒得早,比行业提前一点点认识到并购合作的重要性。” 罗韶颖透露,去年,东原全年拿地400亿元货值,其中70%都是以并购、合作方式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