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产网 --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信息第一门户 -www.juzhu.org-

房产新闻

合作动态

时事焦点

规划设计

新金融

财经视角

活动交流

在线咨询

/ - 搜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焦点人物 >> 领袖访谈 | 罗韶颖与观点面对面:我的地产相对论


领袖访谈 | 罗韶颖与观点面对面:我的地产相对论

  如果你的青春在80年代度过,那么余生无论走向何处,整个80年代永远会与你一起,因为那是一代人的精神故乡。

  8月1-4日,博鳌房地产论坛将连续第十八次在海南举办。十八年来,几乎所有房地产英雄人物及标杆企业,都参与了这个全行业年度盛会。

  我们寻找中国地产商业领袖们的独特故事与视野,寻找引领中国地产创新与发展的力量。当他们的故事放置于中国房地产的宏大背景时,我们也就拥有了一种不一样的解读中国房地产的路径与模式。

  观点地产网  罗韶颖匆匆走进会客室的时候,我们正在和她的手下讨论采访细节。无论何时,她总是走路带风,身边的人都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

  印象中,罗韶颖出席公开场合多选择简单的黑白色套装,今天她穿了一身印花连衣裙,略施粉黛,但隐约可见些许疲色。她说自己经常两三点才睡觉,每周几乎一天上海、一天重庆,其余时间在其他城市的生活,更令她感叹“人生苦短”。

  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很快进入了话题。罗韶颖的语调柔和,语速较一般人稍快些,3个小时的对话,她侃侃而谈,身体始终倚靠在沙发上,状态放松如朋友间的聊天。

  这是东原集团上海总部的会客室,面积不大,装修简单而精致。浅灰色地毯,棕色皮质长沙发,搭配三角形的深棕色木茶几,圆形吊灯,木质墙体上抽象派的画作,开放、明快的现代气息十足,也显露出这家企业的气质。

  作为女性领导人,罗韶颖对团队十分重视,东原集团搬到上海时,她曾写过内部公开信鼓舞士气,平常也会用写信的方式和团队沟通。

  她会亲自面试核心管理团队的候选人,凭着巧妙的提问或直觉,选择她认为“人以类聚”的伙伴,这样的团队也成为她引以为傲的地方,“我从外界听到的口碑,说很多人觉得东原的一个特色是团队状态、企业氛围很好。”

  显然,在男性主导的地产行业,女掌舵人的身份不可避免地为她带来了话题和比较,但她并不太在意。女性特有的柔韧,厂矿子弟的背景,加上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留学经历,更使她选择倾向于专注自身,带领东原走一条差异化的特色之路。

  当我们谈及房企的规模话题时,自嘲是数字盲的罗韶颖轻轻一笑:“我真的不太敏感销售规模,每家都要做几百亿几千亿,可能吗?”

  不过,她还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规模的关注:“50强之后我们还是要进30强,没办法,它有非常现实的含义。”

  2007年起执掌东原,一路厚积薄发,带领公司从年销售几千万发展到行业50强,罗韶颖给自己的定位是创业者——在行业环境急剧变化,竞争白热化的现实前,不断地再创业是她和东原的宿命。

  长于80年代

  如果你的青春在80年代度过,那么余生无论走向何处,整个80年代永远会与你一起,因为那是一代人的精神故乡。

  罗韶颖成长在这样一个年代,73年出生的她是典型的厂矿子弟,有个年长4岁的哥哥,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是典型的中产小康。

  厂矿出身的人大多都有一种感觉,这里有自建的学校、医院,生活稳定,衣食无忧,邻里街坊既是同事也是朋友,是个温馨的小社会,这也是她喜欢在原聚场等产品中体现社区小社会概念的根源。

  罗韶颖的小学到高中,是中国的80年代。那是弥漫着理想主义、开放精神和浪漫主义的一代,全民阅读的景象巍然壮观,校园、广场、街头,任何公共场所里,你都能见到埋头读书的人,物质匮乏的青年们唱着《一无所有》,精神却是前所未有的富足。

  在文化环境里长大,罗韶颖的阅读面十分庞大,一年级就已经在看《红楼梦》,基本上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无形中思维和世界观已经逐渐构建。直到现在,她依然坚持一定的阅读量,并自称标题党,对当下的碎片化阅读表示认可。

  大学时代,罗韶颖远渡重洋留学美国,接受西方教育。1998年回国后,到深圳先后做了国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主办、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

  这段时间,哥哥罗韶宇已经开始创业,组建了中奇公司(迪马股份前身),主营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4年后,迪马股份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罗韶颖告诉我们,国内很多机场的登机桥其实也出自迪马。

  2003年,罗韶颖回到重庆,进入东原,她的事业迎来了新契机,从此不再是高级职业经理人,而是转换为创业者的身份。相比于之前在金融行业的游刃有余,一入地产江湖,需要面对不断变换的行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

  “我是从分管营销部门开始的,当年我们的营销团队被我逼的那真是欲哭无泪。”回忆起过往,罗韶颖感觉历历在目,又感慨恍如隔世,“那时我们销售才几千万”。

  从年销售几千万,到2017年近300亿规模,罗韶颖一手带大了原本只占集团很小部分的东原,凭借的则是一股冲劲和韧劲。

  以进入上海为例,作为一家外来房企,上海市场向来不是能轻易拿下的,“开始也觉得很难,但我觉得不能放弃,跟进了一段时间,第一块地是底价拿到的。”

  拿下上海的第一块地后,罗韶颖就筹划着要搬去上海。虽然因此多了不少麻烦甚至成本,但罗韶颖认为,“得到的远远大于失去。”

  不错的产品口碑让这家重庆房企接连在上海拿地,2017年,东原全年合约销售298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95.38亿元,其中上海区域就贡献了32.49亿元的营收,占全国营收逾三分之一。

  在上海,东原站稳了脚跟。

  创新无处不在

  从80年代走来,罗韶颖身上开放、浪漫的烙印在东原随处可见。相比多数管理者对各种指标、数据、规模的关注,罗韶颖更多思考和在意的是战略把控和团队文化,“我很幸运,我们的CEO杨永席是典型的理工男,数目字管理一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很强,他就会很关注行业里发生的事,同行又在做什么等等,跟我之间正好互补。”

  在这家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常常也会因董事长的一个新想法而备受“折腾”。比如东原的原聚场,一开始在推动时,就受到业务部门的各种“抗拒”。

  “具体做项目的人会觉得做这些不划算,一开始不能理解它的软价值。”不过一旦决定了,不管员工认同还是不认同,罗韶颖会坚决地推行下去。早些年,她甚至在有一年的年会上,批评创新推不动的问题。

  作为一个创业者,不强势不行。

  在员工眼中,他们的董事长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但久而久之,创新的效果得到验证后,员工便能够理解和接受。

  创新和学习的态度无处不在,罗韶颖跟我们说起了以前在香港居住时见过的屋邨华富邨,和里面很有名的菜市场。

  本是很普通的菜市场,却被打造成一种商业模式,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令她笃定,创新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能够有效解决客户痛点的,才是高级的创新。

  还有一次,罗韶颖带领公司其他五名中高层去外地考察,住酒店时,罗韶颖安排大家分到六个具有不同特色的酒店去住,学习不同酒店的装修特色和运营理念。

  不太关注外在指标的罗韶颖戏称:“东原应该是最像互联网公司的地产企业,也可能会成为行业里的‘奇葩’。”

  灵敏的直觉,也令东原在并购这件事上走在大多同行前面。2013年,重庆本地一家规模不算小的房企找到罗韶颖,希望将项目卖给东原,转型不再做地产。那时起,罗韶颖隐约意识到,行业形势已经在改变,“以前从来没觉得这么迫切”。

  2014年,罗韶颖在东原内部会议上提出要做并购。2016年,东原有70%的货值是通过并购拿到的。再后来,并购逐渐在地产企业里流行起来,不少房企凭借并购规模冲至行业前列。

  基于对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判断,2017年,罗韶颖开始带领东原往两个方向走,一是拿地方面,重点是产业地产和一二级联动;二是产品创新,重点是社区社群、适老适幼。

  “未来的十年,我觉得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体系里最适合的角色还是一个制造大国,只不过是升级后的制造2.0。而在当前的大时代背景下,当金融体系还难以及时有效支持产业升级的时候,我们等于是在给这些面向未来的产业做服务,具体而言,就是把产业现在需要但难以拿到的投资,从可能太迟的未来提前到现在给到这个产业,这样,我们产投公司的角色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就是可持续的。”

  谈产业地产时,罗韶颖流露出更强烈的信心。作为一个跨行业的房地产公司,背靠以制造业起家的迪马股份,罗韶颖认为,东原的团队不仅对产业逻辑有更强的理解力,同时还积累了很多优质的产业合作伙伴。

  看起来,她对于东原的产业地产充满信心。

  小目标与底线

  大约10年前,罗韶颖跟团队画蓝图的时候,为东原定的终极目标是中国地产界的前20名。排名是她更喜欢用的衡量进步的方式,但整体来说她对规模、排名都不是很关注,直到现在,她依然更乐于专注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团队文化等领域。

  不过,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环境的变化让罗韶颖不得不承认规模的重要性。成功进入50强后,东原有更进一步的目标:“下一步是30强,再下一步是20强。我觉得到了TOP20,可能才真的安全了。”

  相比于利用高杠杆来冲规模的激进做派,罗韶颖更愿意找到一个安全边界,在为数不多关注的指标里,她很在意的一项就是负债率。据她透露,7月份东原会还掉一批公司债,而现在手里有差不多60亿的现金,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度过这一两年的冬天。

  显然,对于行业形势,罗韶颖不甚乐观,她将其比喻成一场交响乐,认为各种要素间的冲突都几乎已经发展到了最高峰,就像所有乐器都已经竭尽全力,整部交响乐的演奏正在接近最高潮,高潮之后归于平淡,也许两年之后,行业会进入一个相对更理性的平台期。

  言外之意,当下行业激战正酣,但她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做任何冒险,“小目标已经完成了,没有必要在风险最高的时候去给到自己压力。”

  据观点指数统计,今年1-6月,东原的销售额为240.3亿。而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东原已拥有超1500亿的货值储备。

  当大公司不得不用规模换空间,穿上红舞鞋时,对东原这样的中型房企而言,规模和排名是一条保证安全的底线。在这些数字之外,罗韶颖看到的是消费升级、市场需求细分里的广阔空间,以及未来。

  也因此,她会在公司上下不遗余力地推行创新,因为她清楚,在庞大的地产第二梯队,必须要有足够的特色和产品力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近3个小时的对话中,罗韶颖一直很专注。在提问时,总是耐心聆听从不会打断,也不会敷衍回应。这几年参加过大大小小许多论坛的她拒绝套路的发言,不时也会打趣一旁的下属。

  最后,当我们试图更多了解她的个人生活时,罗韶颖依旧快人快语。到处跑市场的她吐槽时间不够用,越来越多地错过电影院的排期,嫌弃一般的运动枯燥,于是选择学泰拳以获得更多成就感。

  对于家庭问题,罗韶颖也不像多数企业管理层那样小心回避,提到10岁儿子时她流露出了幸福的烦恼。

  接受我们采访的那个周末,她又要带着儿子参加一年一度的夏令营,过往每年她都会抽出两周时间全程陪伴,她称这是“关键时间,有质量的陪伴”。

  不过,今年她可能会先回来工作,一是工作越来越繁忙,二是她觉得儿子已经到了要开始学会独立的年纪。

2018-07-25 10:49:03 来源:中国房产网 浏览:1186

站内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为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