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成都建设路,一条小吃街如何撬动一个区域的商业流量? 对于成都人来说,吃是认识一条街道最直接的方法,建设路也不例外。 2017年,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介绍了成都建设路的美食,让观众们垂涎欲滴的同时,也记住了这条成都的特色小吃街。如今的建设路,已经成为继春熙路、太古里、大熊猫基地之后,成都的又一张旅游名片。早在2007年前,建设路片区还十分朴素,而到了2013年,建设路商圈的现代商贸业销售额突破了百亿,成为西部一流的“百亿商圈”。 成都电子科大校园经济圈的崛起,填补了建设路区域商业的空白,并以电子科大后街——建设路小吃街形成洼地效应,带动了周围区域的商业流量,并最终形成了集生活娱乐、购物广场等为一体的繁华商业圈。 客群基因:校园市场孕育商机 校园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校内的广大师生,作为校园经济圈中的生存性消费客群,大学生市场具有强大的商业潜力。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平均每人每年支出达15240元,一所拥有1万在校生的大学,每年消费市场总额便可达到1.5亿元。 与此同时,校园经济更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经济的一大特性——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固定的生活教育场所,除却具备稳固的、高密度的生存性客群外,它的消费主体学生亦具有长期的流动补替性,为校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造血功能。 此外,在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媒介推广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活跃者,加之其本身所具备的话题性,则无疑为校园商业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方式。
文化基因:美食文化推动商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美食文化无疑是商业文化中的最重要基础。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2017年大陆餐饮收入就超过3.9兆元人民币。据调查显示,在校园经济圈的诸多商业类型中,餐饮业态的占比高达48%。 大学高校多为寄宿制类型,师生群体平时的就餐选择多为校内食堂及周边餐馆。作为广大师生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消费,校园周围的餐饮业态具有稳定的客群来源。 与此同时,高校校园中人口来源地的辐射范围更广,因而师生对饮食的营养和口味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这无疑为校内及周边的餐饮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形成具有丰富种类的小吃街商业模式、产生经济集聚效应,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校园+小吃,新商业生态故事开篇 稳固的、高密度的师生客群,及具有长期造血功能的校园经济,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而具有经济集聚效应,及丰富商业文化内涵的美食业态,更成为商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当二者发生碰撞,基于校园环境及主力客群师生的消费习惯,校园餐饮业口味丰富、平价优惠的消费特点,则进而扩大了它的区域客群覆盖面积,成为一个商业奇点,引爆整个片区商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金悦汇位于眉山市岷东新区中心位置,周边有3所大学,2所中学,覆盖师生客群5万人,预计3-5年内师生数量将达8万人。巨大的校园市场,必将为项目带来强劲的消费潜力,而餐饮业态作为金悦汇特色业态中的重要一环,必将带给眉山更多的美食惊喜,为眉山呈现一个颇具想象空间的“全新商业生态系统”。
▲金悦汇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