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城市读本丨成都人为什么这么爱晒太阳? 一壶茶的时间,与你在成都的光里走一走 成都人,缺阳光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为什么一出阳光,成都人的朋友圈就势必出现刷屏盛况呢? 一出出“晒太阳”大戏争相上演。阳光,唤醒了人民公园里咕噜噜的倒茶声,掀起了府南河边此起彼伏的麻将声,上演着太古里正被街拍的靓丽身影,熨帖了青龙湖湿地公园里的野餐时光……只要有阳光,成都人就像不用上班似的,一股脑地,都往有阳光的地方呆着,享受着各式各样的“阳光瘫”。
●琴台故径,阳光里的成都人 因为稀少,所以弥显珍贵。但是成都真的这么缺阳光吗? 01 成都真的很缺阳光? 成都人对阳光的推崇,从陈列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即可以管窥豹。究其缘由,大抵是源于这片土地的独特地形。从太空俯瞰地球,你会发现,在中国地理版图上,有一个被调至“暗黑模式”的大坑。成都,就处在大坑底部。
●在周边山脉的包围下,成都犹如身处一片“阴影” 深居盆地、群山环绕,平原水汽不易散开,导致了成都常年气候潮湿、阴冷多云。古有“蜀中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的说法,也有一首四川民歌名字就叫《太阳出来喜洋洋》,从中可以看出阳光对盆地人民的珍贵程度。 为了应对地形带来的日照稀缺性,成都人便尤为珍惜每个出太阳的日子。自然而然的,晴天也成为了人们出门的指向标。 据历史数据统计,在2011年至2020年的3308个日子里,成都仅有171天为“晴天”。平均下来,每月仅1天半,约莫5.2%的几率。
●在成都,“晴天”是一种奢侈品 而在另一方面,据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在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成都日照对数≥1的天数却达到了可观的1732天,平均一年就有173.2天,占总天数的47.3%。通俗来说,就是每两天就有一天是“出了太阳”的。(*日照对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成都日照对数统计 由此可见,成都并非是一座完全缺少阳光的阴冷城市,它拥有足够的日照条件。如果有人说成都缺少阳光,那是源于人们不够了解。追逐阳光只是这座城市将生活点滴享受至极致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将城市与自然无缝连接的亲近方式,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对生活的温柔爱护。成都人的生活从不缺少阳光,成都这座城市灵魂里就带着“光”。 02 成都的灵魂里有“光” 一座会生活的城市,一定是包容的。素有“成姆斯特丹”之称的成都,便如光一般,包容着这座城市下人们的所有安逸洒脱。寻着光的轨迹,我们或许能发现成都人生活里那些包容、安逸的时刻。
●西村大院外,夕阳从天际缓缓落下 晨曦里,没有比阳光掀起被窝,睡到自然醒更幸福感爆棚的时刻了。阳光下的城市早早便迎来第一批生命迹象。匆匆洗漱过,填上一些早点,通勤路上新一天的繁忙伴随晨曦洒落,逆光中你看见了人们拉长的背影。
●天府广场上,穿行在阳光下的成都人
●天晴了,人们在小区楼下晒晒被子 午后,携孩子老人,或亲朋二三,在湿地公园里,一张垫子,四五餐食,露天下午茶,光影爬上亲友的脸庞。在春光里,就这样便是一天。
●阳光下享受春天
●公园里、院子里,喝着茶晒会太阳 傍晚,下班途中途经城市街区,火锅香、串串香、烤肉香味阵阵飘出。大人们吃完晚饭总要打会麻将,一直到精疲力尽才回家。守候的灯光敞开怀抱,颜色像是从黄昏里借来的,闻得见安稳的味道。
●归家路上的灯光 夜幕下,小酒馆外灯光才亮起,门外客人早已排起长队。一杯酒,开启了成都年轻人的夜晚。作为酒吧数量全国第一的成都,339电视塔下、兰桂坊里、春熙路上、少陵路街头……慢摇吧、清吧、轰趴临街而开。(数据来源:DT财经《2019年全国酒吧数量TOP5城市排名》)
●成都繁华地标
●梵木艺术馆,okawari成都巡演 夜间,339电视台的烟花秀,让一座城的人蜂拥而至,也开启了朋友圈的狂欢。
●339电视塔,2020年电子烟花秀 深夜,五岔子大桥独特的双层造型和梦幻般的光影效果,让这里成为了成都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成都人的生活从早到晚,都充满了“光”,这些光勾起了人们的儿时回忆,闪耀在时尚前沿,也在灵魂里为每一个人亮着一盏归家的灯。
●五岔子大桥丨拍摄者:逍遥 人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相机,依靠视网膜上的倒立虚像,每个人都在这座城市里捕捉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晨昏、四季、日光、灯光……种种光芒,拼合成了我们所生活过的痕迹,也渗透进了成都人安逸洒脱的生活模样。 城市在发展,经济在迭代,高楼大厦逐渐代替了低矮楼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迭。在繁忙的脚步下,我们总是时常会记起那些记忆中的美好,如小时候邻居在楼下一声呼喊,自己就包着满嘴饭飞奔出去的欢乐。 在城市更迭的脚步下,我们骨子里向往的生活,要如何得以妥善安放? 03 风光、阳光、时光 怎样改变城市的生活 万物皆有“趋光”本能,如何更大程度地与“光”相处,是我们立于成都城市生活的必修课。成都正在飞速生长:建筑群此起彼伏,大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搬到这里生活。但,人们真的了解这座城市所向往的生活吗?人们的生活方式又要怎样由建筑来改变? 带着这些疑问,从一些“光”的视角,我们对成都城市生活进行了3个维度的思考和实践。 建筑布局:序列与高差回应城市“风光” 成都平原坐落于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之间。据气象资料显示,成都的城市风口位于北面,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北东风”。
●成都风口示意图 基于此气候切口,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上,如果依据风向规划北高南低的楼栋排布,就可让气流通过建筑循环,带动建筑间空气流通。
●基于“北高南低”规划的建筑布局 成都人厌潮湿、喜阳光。在日照和通风的考量上,序列式的建筑排布,可以让每栋楼均“坐北朝南”,而东西向贯通形成的“风廊”,则可以使得整个社区的空气顺畅流通。通过合理布局楼栋的错落与高差,在成都这片缺少日照的土地上,人们依然能够让阳光、视野、通风充盈建筑,让“风”和“光”成为理想生活的日常加持。
●基于序列式排布、形成“风循环社区” 室内空间:立面与朝向的“阳光”化适应 室内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容纳之所,除建筑外部规划外,在室内层面,成都的建筑更应秉持对阳光的适应与追求。 建筑立面是室内空间与外界“光”的出入口,在纷繁复杂的建筑形态中,人们需要一种愈加轻盈、通透的设计语言。如果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作为设计基底,强化横向面宽,降低窗面与铝板金属的凹差,就能让楼体以最通透的态度连接外界。建筑材质方面,光的折射和清冽的隐框玻璃幕墙,可以加强室内外光线上的联系和交融。
●基于光照考量的立面营造 有了板式结构与外立面的光源“入口”后,最契合阳光需求的“坐北朝南”户型,则可以让房子彻底告别西晒房和背阴房,做到冬暖夏凉。当夏天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日晒时间长,强度大,拥有一间坐北朝南的房间,就能最大程度规避暴晒;当冬天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日照时间变短,拥有一间坐北朝南的房间,就能最大程度留住暖阳。 一年中,你可能有100天被阳光叫醒,100天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午睡,100天萦绕在衬衣晾晒的皂香中……你将常常陷入幸福的光晕,阳光会打在父亲阅读的报纸上,打在母亲给孩子削水果的手上,打在伴侣正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上。
●契合阳光需求的户型设计 园区生活:人与“时光”的精准匹配 在城市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情形下,人与人之间交叠的生活面积也愈来愈小。在园区空间的归置上,如果把有限的空间尽可能交还给生活,尽可能尊重自然、尊重阳光,尊重可参与、可分享式的生活场景,就能让不同人群在园区获得生活时光的最优解。
●10万㎡主题园林,基于不同主题的园区空间规划 “让客厅回归起居,把会客的功能交给园区”。依据成都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与对社区空间的向往。通过人与时光的精准匹配,人们可以让园区承载起全龄段居者的美好生活场景: 在上午,你可以与家人一同漫步楼下,在草坪上来一场三代同堂的“日光浴”。当阳光洒落,晴空中飘扬着孩子放飞的风筝。树荫里,家里的老人和偶遇的邻居散步,讨论着太极第九式到底是单鞭还是云手。阳光为每个人的表情镀上了温暖的光泽。
●基于运动、颐乐、儿童、阅读等主题的全架空层规划 在下午,你可以约上工作伙伴,在楼下酒店式入户大堂或园区架空层进行一场自在惬意的会晤。待处理完手头事项,和好友牵上爱宠,再到园区专属的宠物活动区陪伴爱宠们肆意玩耍,看着它们一次次叼回抛出的小球,不经意间午后的时光悠然而过。 在晚间,你可以在结束一天工作后,沿着视野辽阔、绿意盎然的归家路线回到家中;亦可以和家人沿着布满灯带的园区专属跑道来一场属于全家的运动之旅,当汗珠晶莹流动,耳边充斥着的是风摇影动的清爽。
●架空层生活时光 城市不断发展,生活亦不断更新。我们总是在追逐新奇事物,却不觉遗忘了许多往日熟稔的生活习性。那些一起晒太阳、一起踏青、一起度过假日的时光……慢慢变成了回忆。生活隔阂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渐远,人们总是找不到时光与自己、与家人、与邻居、与生活好好相处。
●向光而生的生活记忆 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步伐下,我们希冀,能为城市里的人们寻回一些过往的生活记忆,让我们所熟悉的美好生活方式也一同安驻至新的园区。以风光、阳光、时光的“趋光”之心出发,依据当代化营造技艺与在地化思考,我们也希望为城市带来更安定、美好的生活居所,为成都引导一种更适意的生活。 在绿城看来,任何一种理想的生活,都能让人随时参与生活,享受阳光普照大地、繁花似锦的欢愉,也可以随时远离喧嚣,待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一块小小的光斑从墙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与成都人一同“向光而生”,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使这片土地的生活愈加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