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大地艺术节,当艺术冲破地域的藩篱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艺术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不同的文明和艺术信息冲击,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当我们在博物馆中面对一件艺术品,当我们在墙围之内赏阅一幅画,我们在观赏、惊叹唯美艺术品的同时,冰冷的墙壁和突兀的围栏不免让我们深思,艺术之与生活的距离。 艺术原本就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但近代以来,“艺术”被禁锢在了美术馆的狭隘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则被忽视,或排除在“艺术”之外。不可否认,在博物馆中的各种新发现大量能给我们的内心灌注丰盈的喜悦。但艺术品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让人们很难产生融洽的情感交互。面对庞杂的观赏体系,艺术难免失于纯粹。 假如打破艺术的藩篱,打破博物馆这种“你展我看”的形式,把艺术品放到大自然中,并且跟日常生活亲密互动。或许我们就能体验到生活、艺术、自然之间原本共生共存的关系,真正体会到“艺术、生活与人”交融互通的乐趣。 用自然打破艺术的壁垒 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化背景之下,大地艺术节的出现是为了探寻人、自然、艺术之间的关系,重塑传统的心灵归宿和文化原乡风貌。 跟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接触到的艺术形式呈现形式不同,大地艺术节的奇妙之处在于把艺术作品从构思、创作、落地整个过程,都与当地的自然乡野环境和人文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前来大地艺术节参观游览也许不会像在艺术场馆里面那么舒服,要经受风吹日晒,作品的空间布局也较为疏散,需要参观者走动一定的距离。但也正因如此,参观者在行走游览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全天候、沉浸式”的体验。 从原点到原乡,开启公共艺术之门 2019年,“从原点到原乡”原乡大地艺术节,选择用自然的形式打破艺术壁垒,从而开启公共艺术之门。雅居乐云南原乡将现代的艺术创作理念与自然生态、农耕文化、传统记忆相关联,以田野为舞台、以艺术为桥梁,让大家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带着这种思考,在云南腾冲,八位本土艺术家根据自身对世界的理解,吸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因子,创造出植根于腾冲原乡大地的艺术精品,打造一处可以让人感悟原乡生活的诗意空间。雅居乐原乡大地艺术节便应运而生。 王锐、李瑞、赵磊明、刘瑜等八位本土艺术家,有着各自对于腾冲原乡的独特理解。他们在作品中融入了对艺术的沉思,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土地的热爱。艺术节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像原乡生活的某种刻度,纪录着这里的山水与田园、日常与记忆、根源与演变。引领人们走进自然,重新发现原乡大地之美。同时,又给人们提供理解生活的材质与形式。喝茶、读书、发呆、冥想等日常,都是对艺术品和生活的再塑造。 自由在山峦、梯田、森林、花海穿梭的参观者与艺术、白云和溪水、远山和青草进行自然的对话,使得心灵所感受到的时空变得宁静、清澈而美好,仿佛一切都处于静止的永恒状态。一旦来到这里,参观者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作品里面,跟作品、自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的生命、艺术的生命,也就跟大地上的一切产生紧密的联系。一件件扎根大地的艺术作品,让人们与自然、乡土和生活产生连接,为当代艺术增加了多种可能性和走出都市的活力。 文化的传承、社区的温度、自然的诗意为人们寻求情感共鸣提供媒介,从而让心灵的栖居成为一件实在而不空泛的事情。 在城市里的生活,繁忙的交通系统和紧密的日程安排交织纠缠,庞大的城市运作体系让人失去生活最初的方向。是时候停下来,亲近自然,放空自己,重新定位和思考生命的意义了。 腾冲的艺术生活 腾冲的生活,是自由的,是悠闲的,以自己的节奏行进着。美丽、富饶、传奇。 腾冲的自然是一种艺术。高黎贡山、原始森林、火山温泉、油菜花海、千年古道、边陲古镇,这里有五千种植物、两千多种动物,这些都是大自然淳朴的语言,都是本土艺术创作原料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原材料。 腾冲的人文是一种艺术。这里有徐霞客、安德森、叔里欧、韩马吉等旅行家、探险家的足迹,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里还保留了纯正的汉文化,也是儒家精神的传承之地,当地的生活习俗和饮食结构也跟中原地区相差无几。 腾冲的饮食文化充满诗意和讲究。明朝正统年间,朝廷派了80万大军抗击缅王与麓川勾结的侵略军。留下来的明朝部队带来了汉族的传统饮食,干腌菜、辣椒油均源自江浙一带。土锅子的灵感则来源于为驻守在高山的士兵送饭保温。还有“大救驾”是民家给落难皇帝做的饭菜。 这里的自然、人文、饮食,都是大地的艺术,充满原始生命的力量之美。 高黎贡山是腾冲的背景,云雾缭绕、林海铺陈;古村古镇则是腾冲的文脉,诉说代代相传的故事。而那些在大地之上展开新生的诗,则凝结成一件又一件艺术品,参与到这里的生活,随草木丰沛,随万物生长。艺术,是我们认识腾冲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我们重建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雅居乐原乡大地艺术节融合了腾冲原乡的自然生态和风土人文,把原乡打造成中国的公共艺术之城,让我们在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自我心灵。在环境污染、人口拥挤、生活压力日益严重的都市生活之外开启“第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