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解读城市密码丨成都人,原来住在一个“圆”里 “圆”,可是成都渊源流长的气质。我们最为熟知的刘备诸葛亮建国蜀地,看中的便是成都地势之圆的易守难攻。北有秦巴山地,东有巫山山脉 ,南有云贵高原,西有青藏高原,出川入川,惟有东边的长江水道和北边的蜀道,这两条进出通道都艰难异常,所以说自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盆地地形解读图 在交通不便,车马难行的古代,抵御外敌,拼得安定生活,成都地势的圆,确实有几分本事。但成都圆内的生活,才是更大的安定。 天生乐土,安定自足 天府之国的自信 青藏高原往东,陡然凹陷下去一片。如果调转视角,从上方向下看,四面都是高山高原的盆地就像一个圆圆的盆子,如同被天外之物砸出来的一个圆坑。初始,四川盆地在外人眼中更像是处于“自闭”状态的“闭环”。但对居住于圆内的人来说,得益于成都平原的恩赐,沃野千里,水网密布,再适宜居住不过了。尔后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驯服了狂野汹涌的岷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水患,成都平原上的人们再无顾虑,彻底安定下来,过上了慵懒悠哉的生活。
·成都都江堰 娱乐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人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而成都不一样,诸葛亮亲点的“天府之土”百姓富庶,衣食无忧,成都人已然进阶,不仅有大把的时光用来消磨,更玩得精致。 游赏之风兴盛,有大好山水还不算,“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从望江楼下走到合江亭畔,醉在成都里;“美酒成都堪送老”,饮酒的乐趣在这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诗文绘画这类艺术活动也要玩出不一样的花样,沾染上桃红色的“薛涛笺”一经问世便成为时尚之物;不缺歌舞宴饮的成都人有多快乐,一看便知晓。
·望江楼
·击鼓说唱陶俑 这般的悠闲享乐,“少不入川”的警示挡不住文人雅士以游历成都为风尚,李太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拦不住世人的向往。毕竟,就连李白自己在将“秦”“蜀”两地进行比较后都表示更倾心于成都,“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
·今杜甫草堂依然茂林修竹 安史之乱后,47岁的杜甫逃难到成都,寄寓寺庙少许时日之后,便开始营建自己的新家。数月之后,著名的杜甫草堂便落成了。一生苦闷的他竟在成都找到生活的安定,在诗中高兴地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推窗而出,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安定的表相下 包容才是成都底色 雪原高山、丘陵平原、湖泊江河、森林草原.....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赋予了这座城市性格,万物在此共生,成都打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包容的基调。
·天府广场,体现成都包容之“圆” 本土文化鲜明而浓郁的成都,是一个十足的“移民城市”。近代,特别是湖广填四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移民们带着各自原籍的生活习惯、方言,五方杂处、互相通婚,最终在成都这个熔炉中形成了全新的成都人。 客家人,将土楼引入成都;满族人则按北方的习惯,建立起类似胡同的宽窄巷子。 他们融合南来北往的饮食,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火锅、串串、担担面、赖汤圆、肥肠粉、钟水饺、夫妻肺片、伤心凉粉、麻婆豆腐、龙抄手…… 他们让茶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无需礼仪,喝茶聊天,乱摆一气。 而时至今日,国人对成都安定的向往也是有增无减。 仅凭安定,成都就能吸引众多蓉漂的前后奔赴吗?成都到底有何魅力? 是因为熊猫太可爱?是山水风光太出色?抑或潮流街头的青春靓丽?还是街头路边数不尽的美食?直到看到这些…… 看过了城市影像,成都被捕捉最多的还是包容,而这也正是吸引万千来客的源头吧。包罗万象而又浑然天成,不管南北东西,都能在成都中找到一份归属。 新兴的区域在扩张,曾经的中心依旧被成都人偏爱着。怀揣足够的能力和野心,领跑新一线城市,势必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都,仍旧保留着老城的烟火气息。
·IFS国际金融中心,潮流在此汇聚 “长得像靴子的楼”、“成都直筒裤”、“帆船楼”、“三明治楼”.....容得下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各具特色的现代大楼在这座城市中向上自由生长。 老宅旧巷掩藏着时光的秘密,儿时记忆里,左邻右舍来自五湖四海,年纪相仿的孩子们总是挨家吃着百家饭,顺便把四海美食也尝得差不多了;共享单车与私家车相依偎着,不知来自何处的好吃嘴儿们一起涌进路边的小餐馆,在等桌的间隙里天南海北随意闲聊着。
·老街巷里,邂逅斑驳旧时光 保护成都这座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它的包容。成都乐于变化,成都人欢迎一切有助于增强城市实力的改变。 这并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恰恰是拥有十足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千年来西南第一城的地位,也源于川蜀文化强大的感染力:最市井,也最开放,最本土,也最世界。 成都的底气在城西 迎来送往传承不息 只有对文化足够的自信,才能够对未来足够包容。在成都人眼中,城西就是一座露天成都历史博物馆,诠释着成都的一切安定与包容,传承着这座城市的底气。 走在城西,每个地方,似乎都能牵扯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金沙遗址里,古蜀国飞出的太阳神鸟,呈递着这座城市最好的过去。 琴台路上,才女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当垆卖酒、花前月下,至今仍为美谈。 低头,裙边刚扫过路边的银杏落叶,抬头,遇见一袭青衣扫地的青羊宫道长。 才从锦里的喧嚣出来,一脚穿越,踩进武侯祠的千年遐思。 “九天开出一成都”,九大地标文化名片,正是成都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数千年从未改名、从未迁址的城市的内在驱动力。以金沙为起源,成都城市文明发展的轴线是自西向东的传承脉络,传承着成都人骨子里的生活美学。 传承东方,千年美学造诣 金沙一脉,九天一都。时光洪流中,成都九源却不曾更改,是因为建筑的经久不变,还是人们墨守成规的喜好? 没有谁能笃定发展的地标建筑,但却能锚定中国人的生活圈。究其原因,不过是懂得人们生活的真谛:安定,包容,传承,在时间洪流中不曾褪色。 传承,是神州大地推崇的土地品格,像成都这样的圆,带着安定与包容的和谐,将传承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最懂城西,最懂生活 载入大开大合九源的成都西,锤炼了一部隽永凝练的生活史诗,这是3000年历史的包容,更是数代风流人物的匠作。而至今,这份包容仍在城西被人们演绎到生活的每一面。 郊游不必远行,在杜甫草堂里一逛就是一下午时光。临走时,一朵花印入眼帘,闯进心头。回去路上就要买到一朵相似的花儿,居家读书时,是一定要把它置于眼前的。
陪父亲去送仙桥逛逛,说不定能淘到送老战友的礼物。儿子也没忘记今晚与老友在西村的一场足球赛。 双楠酒吧里,有人在慢饮听歌,隔壁茶楼上便有人在哼着老成都的调调儿,听曲饮茶。风花雪月,吟唱往来,所有人都在哼着心里的调调儿。
在城西这片土地上,青春供挥洒,悠哉供人赏,茶酒待人来,每一种生活都有与其相配的容器,这是城西传承里默认的包容。 所以当我们把10座古风雅韵的院子和现代极简风Trees Villa叠墅同时放置于城西土地时,我们才如此笃定。 单看是古韵古香的历史风韵、现代极简的高冷,却又似新旧相融,似城西这片土地的包容。历史美学与当代美学所呈现的碰撞融合,更为符合当下成都审美的潮流。
[凤起]江南民居为蓝本 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的东方居住美学范本 而生活在此的人们,也绝不是单一的审美品性。 院子高处飞扬的屋檐,引申着这片土地的脾性,叠墅明框幕墙体系,“横明竖隐”的通透感,似要看透这座城市的风云起伏。所以才会有从现代简约的电梯间出来,园林间的曲径通幽便让你穿越到另一面场景。 传承着纯粹的历史文化而又与时俱进的城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不违和,而正是这一份份包容,让生活更加美好安定。 为后代,保管的珍藏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一味的包容。包容之下的精益求精,才更具传承之力,更现真章。 两次还原烧制,四次颜色打样,近十轮图纹设计更改,三次开模定样,纯手工拼接,瓦片终叠陈于凤起屋顶。触摸每一片瓦片,都集绘画、浮雕、书法、工艺美术,匠心于一体。 路径寻常,阶除脱俗。一处花街铺地,由匠师手工切割完成,横向、竖向及斜向插入土地,夯实整平,耐心打磨,轻敲慢铺,这是中式园林独有的繁复美学,也是步履之下流转的诗情画意。
凤起朝鸣六角锦花街 如果说飞檐翘角代表了对天空的至高崇敬,那花街铺地则是对土地的无限尊重。而这正是绿城对这片土地的理解与阐释——安定,包容,与传承。 不必忧虑于时光里的极速变迁,不用哀愁空间的一朝更改。 在城西这块极为珍贵的土地上,我们要做的便是挣脱时间、空间,构建一处能传承生活安定包容的居所,一座真正表达成都生活的美好容器。金沙凤起朝鸣就是绿城有关这场传承的注释。
金沙凤起朝鸣logo 寓意“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从一至九,从九归一,周而复返,圆之哲学 成都,以安定之力,塑造着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以包容之姿开拓着自己的版图,勾勒出一个更时尚现代的国际化、多中心大都会形象。 以3000多年金沙源起的底气,金沙凤起朝鸣,懂得成都之圆,也懂得这片土地之源,由一个圆开始的文化,使这片土地生活愈加圆满。
|